【新的旅程EP 3】 — 到新加坡的前三個月

Mozart
Mar 12, 2022

--

從去年12月到現在,已經在新加坡待了3個月。其實新加坡和台北有點相似,例如: 便利的交通以及擁擠的感覺,當然也有差異之處,這篇文章記錄一下在這邊的三個月,對生活和和工作的感想。

  1. 其實一開始前幾天會覺得,我到底來這邊作什麼。

租房

一開始到異地,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住的地方安頓下來。公司有派了一個agent來幫我找房子。我沒想到要找到符合條件的房子。當初我上網作了功課後,定的租屋條件是:

  • 離公司通勤在25分鐘內
  • 房間可以放桌子
  • 家裡有客廳,至少有房間以外的其他空間可以讓我活動
  • 有獨立的衛浴
  • 預算含水電在1500~1700 新幣

在找房子的時候,聽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,房價漲了20~30%。另外新加坡的房間比想像中的小太多,常常是只能放一張床就完全沒有空間了。因為我需要在家工作,所以我無法租不能放桌子的房間。

雖然公司有派一個Agent給我,但我覺得這個agent 並沒有站在自己這邊感覺:

  • 所有的房東都要求簽2年,Agent完全沒有想要幫你Negotiation。
  • Agent 找房時,只有幫你去 Property Guru(類似台灣的591) 查符合你條件的房間並帶你去看。但我發現他帶我去看的房子都是我不滿意的,到後來我乾脆自己去Property Guru看,直接跟他說我想看哪一間。
  • Agent 一直叫我要搞清楚情況,現在是賣方市場。 也許我這個外地人我真的搞不太清楚新加坡目前的租房行情,但至少他身為我(租方)的Agent,可以用合適的態度給我建議,而他讓我感覺他是賣方的Agent。

雖然我的Agent給我的感覺並不好,但和很多人聊後,他們建議還是在交屋時有Agent幫忙注意一些細節,並簽訂合約並較保險。

一邊上班一邊找房子這段期間,我有點焦慮和煩燥。當時一直找不到自己覺得適合的房子。在找房期間,發現租金都比我預期的高,但沒想到高到我自己都有點吃驚。很多人叫我不要相信Agent,但第一次察覺到Agent說的是真的,是在我送了兩個租房的Request 都被房東打槍之後。中間我一度可能會沒有地方住,最後是有先找到一個暫住的地方。沒想到這個暫住的地方變成我一開始落腳的住處。

有了這次的找房經驗,我會建議要來新加坡的人:

  • 在上班前兩個星期~一個月前先來,如果你的公司有relocation 的補助,或是有預算可以找一個暫住的地方,在這段期間先把住的地方打點好。不然邊上班邊弄真的很麻煩。
  • 不要委曲自己。雖然房子很難找,但是一簽就是要兩年,該請房東提供或是維修的家具,就應該要請房東處理。另外和室友之前的押金/租金也要相互討論,不需要為了租房而讓自己吃虧。

工作

在從Bootcamp畢業後加入Team,我真正感受到Facebook move fast的文化

在Facebook 工作,我目前的感想是:

  • 會議很少,不會大家都在開會無法作事。
  • 作事的速度和步調很快。但與其說很快,還不如說我的速度變慢了。因為 Facebook 都是用自己的技術和工具,新成員不管之前的經歷如何,都要重新學習。過去我加入一間新公司,依我過去的經驗和技能,一開始前3個月需要處理的工作內容,可能已經有60%~70%的知識,剩下30%是只有在這間公司才能學到的知識,就再學習就好。但是在Facebook,我發現我之前能用上的,大概不到20%,幾乎所有東西都要重新學習。
  • 常常跟著文件作會作不出來。很多文件已經過時,或是看似描述的很清楚,但其實身為一個新成員,在很多知識都不足的情況下,是很難了解文件的內容。
  • 系統的Scope 比一般的公司大太多,很難全般掌握。
  • Facebook的工程師很多都是Full Stack Engineer。畢竟直接一個人從頭打到尾是最快的,可以符合Move fast的文化。但這對我以往的Backend和Data Engineer 背景的人來說,要看懂以及了解Facebook龐大的UI是蠻吃力的。

目前都一直覺得是在震撼教育的階段。在之前工作一向被視為資深人員的我,在一開始工作產出不怎麼多的情況下,真的蠻挫折的。這期間主要就是調整心態,以及學習同事和主管說的,怎麼找到需要的資訊unblock myself。可能半年之後會有其他感想,再來另外寫一篇文章。

其他生活差異

其他新加坡和台灣的生活差異,我列舉如下

  1. NETS和ezlink都是像台灣的悠遊卡,但NETS 的可用範圍比較多。如果要辦的話我建議是買NETS。但不知道為什麼agent一開始帶我去買ezlink。
  2. 來新加坡後,我才發現為什麼台灣的文化素質比較高。像台灣會注重還保,禁用免洗餐具,新加坡的塑膠袋像是不用錢一樣,只有一些地方需要額外收費(一個袋整約0.1新幣)。另外在新加坡很多人都會穿越馬路,即便是在CBD也是一樣,你應該很少會在台北的東區或是信義區看到有人穿越馬路。
  3. 新加坡路上常有人邊走邊抽煙。在路上會聞到煙味是正常的。這點也是台灣在路上幾乎不會聞到煙味。
  4. 不用特別帶降壓器和台灣的延長線,只要準備轉換插頭就可以。
  5. 銀行系統不能互通,不能相互領錢和存款

--

--